•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住建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772R/202102-00048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其他 / 其它
名称: 市住建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2-08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772R/202102-00048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其他 / 其它
名称: 市住建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2-08
市住建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02-08 08:42 来源: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2020年及“十三五”住房城乡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住建局统筹疫情防控和城市建设两方面重点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运用系统、全面思维方式,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勇担当,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奋力谱写新时代宣城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注重品质提升,中心城市建设提速升级。按照“提质、提速、提效”的城市规划建设总体要求,以城市品质提升为抓手,推动城市建设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全年安排城市建设项目257个,总投资150.2亿元。一是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一江一湖一山一园一区”项目有序开展。26个续建项目中澄江路下穿皖赣铁路立交桥、烟雨路西延、环山北路等14个项目顺利完工。在一环、二环闭合的基础上,5月份青弋江大道六标、七标、陵阳路二期等南环线路通车,城市三环框架基本形成。阳德路、宛陵东路主干道于国庆节前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东向进出城交通压力;火车站西广场建成并与高铁站于6月28日同步投入使用,宣城中心城区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二是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动。体育学校室外工程顺利完工,皖南医药卫生学校、妇幼保健院、中心血站血液检测楼等一批公建项目基本完工,合工大文理楼、生化楼,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二期、宣城市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等项目按计划推进。三是排水防涝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持续推进城市排水管网检测和整治修复工作。开展城区分流制住宅小区雨污混接、错节等病害排查修复工程,完成碧桂园等33个小区400余公里管网检测工作,消除管网混接对河道的污染。计划三年内投资5.69亿元,对老城区3.4平方公里范围的合流制管网进行分流改造,新建污水管网长度约120公里,消除老城区合流制管网溢流问题。四是水环境治理积极推进。稳步推进城区六条城市内河综合整治项目,打造沿河景观。其中解放河、清溪河等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已完成60%的工程量,宛溪河二期、梅溪河已开工建设,其它内河前期工作已完成,即将进入施工招标阶段。

(二)关注民生领域,城市居住环境大幅改善。一是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坚持“房住不炒”,从供需两端发力,优化我市住房供应结构,房地产市场整体平稳健康。出台了《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稳定市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实施意见》(宣政办〔2020〕2号),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障宣城市区住房城乡建设有序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宣政办秘〔2020〕11号),从预售条件、资金监管、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缴纳等方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积极引导和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约270亿元、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约390万㎡;市本级预计完成房地产投资约90亿元、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约160万㎡。二是小区管理水平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小区管理水平提升行动。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四位一体”小区重大事项议事机制,抓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小区车辆停放整治、违规搭建整治、物业服务费用清缴4个专项行动,落实业委会建设、市民文明素质提升2个保障,推进住宅小区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市区成立小区党支部45个,6家符合条件的物业企业建立党支部;完成117个小区的项目评定,对不合格19个小区督促对标整改,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列入下一步淘汰计划;持续推进联合执法,清理占用消防通道车辆拖移车辆90辆,并累计增加停车位2050个,建设充电桩1470个;联合市委组织部推进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清缴物业费,共清缴历史欠费约2400万元;推广“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联合执法”模式,对27个小区开展了执法工作,拆除违规装修和占用公共部位29处、600平方米。通过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住宅小区管理持续向好,在新冠肺炎防控战役中,住宅小区出色完成了防控任务,很好地验证了提升行动前期开展的成果,也为下一步提升行动的深入开展坚定了信心。三是小区改造有序开展。按照“先地下、后地上”以质为先的要求高标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2020年全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7个,173.25万平方米,惠及18435户,预计投资21263.75万元。其中市区综合改造21个小区,117.9万平方米,概算投资13454万元,惠及12760户。截至12月底,已全部完工。创新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推进适老化改造加装电梯工作,开元小区、春归苑等小区的18部正在建设当中,开元小区的10部电梯预计春节前部分投入使用;化解充电难题,市区新增4150个把式车充电桩。四是棚改任务提前完成。2020年全市棚改新开工任务3384套,基本建成任务3008套,省住建厅要求6月份新开工完成50%,11月前完成棚改新开工和基本建成任务。截至9月底,全市完成棚改新开工3384套、完成率100%,基本建成完成3123套、完成率103.82%,已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注重生态环保,绿色发展有力推动。一是生态城市建设着力提升。稳步推进城区六条城市内河综合整治项目,打造沿河景观。其中清溪河、解放河综合整治已完成投资约9000万元,宛溪河二期、梅溪河、泥河、道岔河综合整治工程正有序开展。提前谋划了响山路交口街头游园绿化工程,计划新增绿化1200平方米,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二是绿色建筑持续推广。全市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面积比例为95%,绿色建筑竣工比例为63%,年度城镇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施工标准执行率均达到100%,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03万平方米,1个项目获得安徽省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称号。我市北师大宣城学校项目被评为安徽省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三是扬尘防治常态开展。以爱国卫生运动与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工作为契机,进行监管片区建筑工地划分包干,通过巡查检查、专项检查,督促各在建项目切实落实扬尘防治六个百分百的要求,实现工地扬尘防治常态化,提高搅拌站视频监控和扬尘在线监测系统使用效率,实现各项常态化扬尘防治措施到位。

(四)实施统筹兼顾,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一是农村危房改造成果巩固提升。2020年省下达我市农村危房改造任务779户,目前全市已竣工1314户,完成率168.67,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5户,已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改造任务,已争取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2729.6万元。11月,牵头启动我市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12月底已全面完成农村经营性自建房屋排查工作。二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补齐短板。按照“点面结合”的原则开展敞口垃圾池(房)专项整治行动,高效完成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大检查反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问题整改。完成已整治的13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复核整改,确保整治效果不反弹。大力推进乡镇垃圾转运设施提升改造。郎溪县、旌德县完成所有乡镇生活垃圾中转设施更新换代。三是传统村落保护立法保障。认真落实市委、市人大关于立法保护传统村落的决策部署,完成《宣城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的起草工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已审查批准《宣城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将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属我省首例。四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扎实有效。推动完善省政府对《宣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已上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批复工作,推动开展4个新获批的安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工作。推动全市226处历史建筑完成公布确定和挂牌,其中84处已完成测绘。五是“双包”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期间,扎实组织开展“五问五做一排查”工作。目前,金凤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42户646人至2016年全部脱贫,金云村等其他8个非贫困村的贫困户38户至2016年也已全部脱贫,并无一户发生返贫迹象。开展到村消费扶贫活动,帮助销售贫困户各类农产品79260元。

(五)优化营商环境,建筑业发展迸发活力。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9亿元,增幅约13%;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95亿元,增速约11%。一是行业扶持力度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对住建行业影响较大,春节后我局立即深入开展调研,2月21日就报请市政府办出台了扶持住建行业发展的十四条措施,从减轻企业资金压力、税收信贷政策支持、妥善处理工期延误、信用加分促进复工等方面保障住房城乡建设有序发展。截至2月29日我市项目复工率达到99%,在全省领先。制定特级资质企业、一级资质企业培育计划,对计划内的企业全程帮扶;安排对产值较高的重点企业包保上门服务,收集问题、协调解决;对全市中小企业开展“一企一档”摸底调研,精准了解行业情况。二是市场主体培优育强。印发《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培育壮大高等级资质建筑企业实施方案的通知》(建管〔2020〕96号),确定本年度培育1家企业基本具备特级施工总承包资质申报条件,1家企业具备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申报条件,扶持1家企业取得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按照“扶优扶强,做专做精”的原则,进行全程帮扶,对企业在申报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和遇到的实际困难,依法依规帮助协调解决。积极支持我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申报与升级,今年来4家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由三级升为二级,2家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由二级升为一级,1家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由三级升为二级,新入库企业41家,目前纳入市统计局直报库237家。全市建筑业企业总数达1046,较去年同期增长40.6%。三是行业信用建设健全完善。将建筑业产值报送、税收缴纳、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参与我市扶贫和抢险救灾等情况均量化为得分,对本地建筑业企业和所有进宣承揽项目的外地建筑业企业进行企业信用评价打分,并应用在招投标中,目前已完成对近500家企业的信用评分。四是建筑市场管理改善提升。按季度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建筑市场监督检查,按年度开展企业资质动态核查,与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结合,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全力推动行业清源,促进我市建筑市场有序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共组织了3次全市监督执法大检查,共检查170项在建工程,下发整改通知单146份,执法建议书2份、县市区交叉互查反馈意见24份,对存在较严重市场行为等问题的17家企业和4名个人予以全市通报批评和信用扣分。组织对40余家建筑业企业开展资质动态核查,对15家企业下发了整改通知,1家未整改到位的建筑业企业做出撤回资质的处理。针对在建项目市场行为合法合规情况,转包、挂靠、非法分包等情况开展全面排查。实现800余名注册人员办理注销,1500余名注册人员补缴社保或变更注册单位,净化我市建筑市场环境。宣城市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和工资监管平台已录入485个在建项目,347个在建项目已经进行实名制管理登记和用工考勤,部分项目已发放农民工工资。已有建筑工人50213人信息录入实名制信息数据库,已录入4017份建筑工人劳动合同。目前我市农民工实名制管理覆盖率为82.1%,平均每日项目考勤更新率为60%。五是装配式建筑稳步推进。出台《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建筑业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我市与龙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装配式产业基地合作协议,由龙元建设集团在我市园区投资建设装配式建筑科技产业园,促进我市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发展。全市装配式建筑竣工面积90.5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竣工面积约为21.5%,完成年度占比15%的目标任务。六是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强化。组织开展季度检查及各类专项行动共计14次,并通过片区包保形式开展了多次日常巡查,发现工程隐患3000余处,下发质量问题整改通知书330余份,及时查处了工程实体和五方责任主体及有关单位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对60个违规单位及39名责任人予以了通报批评、17个单位及3名责任人记不良行为记录。全市共有25项工程获得“云岭杯”优质工程荣誉称号,10项工程获得“黄山杯”荣誉称号;创建市级安全标化示工地(小区)77个,省级安全标化示工地(小区)7个,4个项目获得全国“2020年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地安全生产标准化学习交流项目。七是消防验收工作稳中有序。2020年共受理消防设计审查31项,已办结28项;受理消防验收27项,已办结23项;受理消防验收备案51项,共抽查确定了15个项目为检查对象,检查合格11项。目前已与消防救援机构建立了建设项目消防工程信息共享机制。

(六)强化责任担当,城市建设环境显著改善。一是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发力。进一步将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已办理项目数3385件,事项数5780件,并联审批事项数2192件,已有办件事项数73项,事项覆盖率达100%,并联审批率38%。二是服务效能优化提升。优化审批流程,办理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8757余件,行政审批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发布各类信息约505条,受理依申请公开4件。三是扫黑除恶纵深推进。按照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行动的要求,深入推进全市住建领域“行业清源”行动攻坚战。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建筑市场强揽工程、农村危房改造、资质资格审批中非法中介、房屋和市政工程招标投标、工程非法转包挂靠与违法分包、物业管理与房屋租赁市场中介等7个专项整治。摸排移交涉黑涉恶线索30条,办理“三书一函”1件,其中,主管部门行政处罚4起,公安机关立案3起,抓捕犯罪嫌疑人7人,行政和党内处分2人。四是社会矛盾有效化解。按期办结信访事项21件,高效处理宛陵新语、滨江花园房屋质量投诉问题和群体性纠纷,及时调解市本级45名农民工工资矛盾涉及资金约51万元,受理答复政民互动、市长热线、数字城管等有关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投诉、咨询和建议共2700余件。已办结人大议案(建议)11件、47件政协提案(建议)。五是工程经济审查程序科学规范。完成招标文件和合同审查192项,完成50万元以下工程决算审计66项,报送50万元以上审计项目28项。六是造价管理有序开展。全面推进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 落实“三备案”工作,市本级已完成最高投标限价备案审39项。印发《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成果文件编制质量管理标准(试行)》,有效提高招标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成果文件编制质量。七是综合档案完善提升。581个单体工程在网上进行了档案预验收,签发《建设工程档案预验收意见书》152份。接收入库工程档案11821卷。完成了宣城城建档案管理系统升级、建设工程资料在线跟踪系统更新、原有数据迁移及备份工作。对系统原有功能和流程进行细致的梳理,结合工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档案验收操作流程,加快档案进馆时效性,提高系统用户满意度。

(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党风廉政建设纵深推进。

一是突出理论武装工作,持续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突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工作,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充分发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各基层党组织学习制度化规范化。依托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安徽省党纪法规学习教育平台、“学习强国”APP、红色教育、演讲比赛、专题研讨等形式,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不断提升住建系统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二是严格党员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党员队伍党性修养。党员发展严格按照程序标准进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确实把思想成熟、政治觉悟高、工作完成好的同志列为发展对象,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党员发展原则,突出政治合格标准,真正把好党员入党第一关。坚持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注重用好组织生活、党课、主题党日等时间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断校正党员思想偏差;及时跟踪掌握党员思想,持续关注个别思想偏颇的党员,积极做好引导转化工作。三是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打好意识形态领域保卫战。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局党组主体责任,着力抓好教育、管理和督查,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领导权。把意识形态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督促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切实增强纪律和规矩意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树立党组织威信和党员良好形象。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做好新时代文化宣传工作,提高正面宣传引导水平。加强对局网站、微信公众号、内部微信群组的管理,进一步提升市长热线、数字城管、政民互动、宣城论坛等网上舆情处置效率,遏制网上恶意炒作,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苗头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引导。四是注重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把好党规党纪底线不动摇。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各项规定。健全并落实基层党组织向局党组定期汇报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制度。全力支持驻局纪检监察组履行职责,强化对基层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监督与考核,对落实不力的党组织及其负责人进行问责。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今年以来,共查处各类违规违纪3起,党纪处理3人。彰显党规党纪的严肃性与不可触碰性。持续深入推进系统作风建设。“四查四看”为抓手,进一步巩固“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成果,驰而不息纠“四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健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监督机制,特别是对审计监督、工程过程管理监督、工程建设招投标、质量安全监管以及环保等相关工作的监管。持续抓好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后续整改。机关纪委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切实做到日常监督从严、常在、常态。加大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抓好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培养高尚情操,抵制不良风气,进一步营造优良政治生态。五是彰显党的组织优势,集中力量完成重大任务不退缩。充分发挥党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切实完成脱贫攻坚专项任务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为确保如期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任务,局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制度,对5个县市区进行包保,对账销号,高质量完成各类问题整改,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做到农村贫困户危房动态清零、不留死角,6月底前全面实现农村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局机关党委主动作为,在局党组的领导下,通过发放致全体党员干部一封信、印发《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注重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号召全体党员捐款、组织党员干部到联点共建社区进行路段网格值班等多种方式,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的圆满收官。回望这五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提质、提速、提效”的建设思路,全市住房城乡建设围绕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皖苏浙省级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把城市建设重点转移到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品质,把握好开发建设节奏,科学合理安排建设项目,推动城市建设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铸就了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壮丽篇章。

“十三五”时期,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约825亿元,城市建设用地由50平方公里增长到64.5平方公里

1.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一是城市路网建设更加完善。“三环十二射”为中心的城市路网结构基本完善,水阳江闭合段东段等73条市政道路竣工交付,城市“一环”如期贯通,“二环”顺利闭合,“三环”取得重大进展。城市“三环十二射”路网进一步织密,2019年底建成区路网密度已达8.7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34.91平方米,市民出行更加快捷便利。青弋江大道九标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如该标段建成后,将实现城市“一环”、“二环”、“三环”环路全闭合,极大地提升城市通行能力。二是园林绿化品质大幅提升。“一山一湖三河十园”为主体的山水园林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先后建成了宛陵湖公园、植物园等城市公园;建成了水阳江大道、鳌峰东路延伸等73条园林景观道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构建了城市公园和街头游园、道路绿化、小区绿化等城市绿地系统,2016年正式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三是城市功能配套显著改善。“十三五”时期,北师大宣城校区、宣中新校区、图书馆、规划馆、博物馆、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楼等一批公共建筑投入使用,累计建成公共事业项目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完成建设投资约26.7亿元,城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四是内河治理初见成效。先后对中心城区范围宛溪河、泥河等内河开展河道疏浚和治理,随市政道路共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180余条,集中开展道叉河、梅溪河、泥河。解放河等4个黑臭水体治理。2019年5月,在国家生态环境部牵头开展的统筹强化监督行动中,认定我市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五是排涝能力显著增强。别士桥、马王桥、敬亭圩下梁村排涝泵站建成运行,城市排涝能力进一步增强。

2.城乡居住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精神,按照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因城施策的要求,因地制宜,灵活施策,连续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政策,基本实现“稳定房价”、“发展市场”和“房住不炒”目标。全市和市本级年均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为210亿元和75亿元,全市较“十二五”时期增加23%,市区保持稳中有升;全市和市区新建商品房年均新开工面积分别为444万196万,较“十二五”时期分别增加1.8%和下降15%;全市和市区新建商品房年均销售面积分别为450万184万,较“十二五”时期增加62%和64%。各项指标表现为存量优化、增速居中、房价居后的较好态势。二是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坚持把住房保障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通过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等方式,有效解决基层人员的住房困难,有效地改善了居民居住品质。十三五”时期预计完成棚改新开工39188套、基本建成38650套。完善公租房保障政策,拓宽保障对象人群,十三五”时期为近3.5万户保障对象解决住房困难问题,实现了应保尽保。三是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市区共投入3.8亿元,实施综合改造49个小区,约193万平方米,21047户。对6个小区实行了加装电梯改造试点,市区通过综合整治改造完成楼道出新2000余个单元,增设机动车停车位约11275个,增设非机动车充电桩2600余个(含1000余个充电棚),增设监控探头735个,改造小区路灯2000套、楼道灯18000套。四是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十三五”时期,省下达我市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8047户,全市实际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314户,完成率134.7,累计争取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约2亿元。目前,我市共67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04个村落列入安徽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十三五”时期,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55个、安徽省级传统村落77个。成功申报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个安徽历史文化街区。完成已整治的13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复核整改,确保整治效果不反弹。大力推进乡镇垃圾转运设施提升改造。郎溪县、旌德县完成所有乡镇生活垃圾中转设施更新换代。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由于我市撤地建市较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仍然是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同时受国内国际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前进道路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建设施工环境制约加剧。征地拆迁、施工环境、杆线迁移、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推进。二是建筑行业实力总体偏弱。多年来我市建筑业产值一直处于全省下游水平,高等级资质建筑业企业数量偏少、竞争力不强,综合实力较弱。三是民生保障存在短板。棚改进展不快,市区遗留15个棚改项目,由于棚改资金缺口、安置房缺口、征迁户诉求过高等原因,遗留棚改项目征迁总体进展不快,后续资金缺口约42亿元;安置房调度乏力,涉及征迁、财政、两区等多级多部门,体制机制不顺,资金缺口较大,据初步统计安置房缺口仍有3500套;老旧小区改造投资标准不高,我市近年来已改造项目普遍标准较低,2020年逐渐提高标准,但与“十四五”期间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片区改造的标准差距明显。四是行业矛盾依然突出。近年来,住建领域信访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未出现大规模群访上访情况。但是潜在维稳压力依然较大,特别是房地产领域,因部分项目教育实施等配套不到位,个别楼盘因销售等原因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存在群访集访隐患。全局作风纪律有待加强,少数部门服务不到位、监管不到位,个别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意识不强,“四风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纪律规矩执行不够有力。对此我们将持续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力加快解决。

二、奋力谱写“十四五”住房城乡建设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为抓手,深入推动住房城乡建设向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宣城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为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中心城市建设工作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一地六县”建设的历史机遇,深度整合城市建设各类资源和要素,找准宣城市中心城区建设发力点,充分挖掘宣城市历史文化底蕴,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以城市品质提升为抓手,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承载力、对区域辐射的影响力,建设城市功能整体跃升的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新突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推进城市双修建设,补齐城市短板。“十三五”约64.5平方公里建成区建设基础上,注重建成区存量空间改造优化,按照“让城市美起来”的要求,以“城市双修”理念为指导,在生态修复、风貌提升、文化彰显、功能修补、民生改善、城市安全等六大方面,补齐城市短板。二是奋力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城市能级。“十四五”发展80平方公里目标基础上,注重发展空间提质增量,按照“让城市强起来”的要求,在骨架路网、重点发展片区、新基建、建筑产业等方面,提升城市能级。完成沪渝高速拓宽改造工程、宣泾高速、宣绩铁路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宁宣铁路,做实杭临绩、宁杭高铁二通道前期工作。实现“县县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在优化存量空间,提升增量空间的基础上,积极谋划临港自贸片区、彩金湖片区和水阳江城区段等城市重点发展片区,为宣城市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

“十四五”期间,确保完成城市建设投资500亿元,力争完成600亿元。基本达到城市功能完善、历史文化彰显、生态环境优美、道路交通流畅、居民生活幸福的目标。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下,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80万人, 用地规模为80平方公里。基本达到城市功能完善、历史文化彰显、生态环境优美、道路交通流畅、居民生活幸福的目标。

1.城市双修建设

生态修复系统完善。“十四五”期间,共完成生态修复类项目76项,总投资32.95亿元。实施敬亭山、圆帽山-白马荡、月亮山、铜山铁山等山体修复美化工程。开展宛溪河、梅溪河、道叉河、清溪河、泥河、解放河、长桥河等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保护城市自然水系,根除黑臭水体。建设口袋公园、小游园等老百姓急需的活动休闲空间。

风貌提升注重品质。“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7.3亿元。重点实施城市高速东、西、北入口区域景观改造提升工程,管控高铁站门户片区建设;实施宛溪河一期、敬亭山东大门片区以及亭路、宝城路、阳德路、鳌峰路、南漪湖大道、陵阳路、薰化路、梅溪路等城市主干路城市亮化提升工程。

文化彰显体现特色。“十四五”期间, 投资16.65亿元重点开展孙埠老街、夏渡老街保护以及鳌城(陵西路-梅溪路-宛溪河-道叉河-大坝塘路)范围内鳌峰路、锦城路、状元路、敬亭路、叠嶂路等道路综合改造,多方式、多途径重现老城门、城墙、文化符号等历史意象,构建护城坊-豆腐巷-府衙的步行商业街区等。

功能修补加快步伐。十四五”期间,投资75.11亿元,用于开展邻里中心、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教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社会福利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49项,总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填补城市公服设施欠账,满足老百姓养老、医疗、教育等迫切需要。投资35.94亿元计划完成市政设施项目318项,补齐市政公用设施短板,重点实施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建设城市公厕、垃圾处理、垃圾分类等基础设施。计划完成城市道路建设项目 155项,总投资127.9亿元,提升片区内部路网密度,打通断头路;推动老城区道路微循改造,投入2.08亿元,计划完成双塔路停车场、中山路停车场等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31项,增补15处社会停车设施,缓解老城区的停车压力。合理规划和完善人行道、人行过街设施,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与居住区、公交枢纽、重要文体和商业等公共设施的无缝衔接,重点完善绿道设施建设。

民生改善更有作为。“十四五”期间,投资49.65亿元,有序推进改造提升190处老旧小区,重点实施花屋新村、一里桥、电大巷、造纸厂、后福村等10处旧城改造项目,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高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计划投资5.88亿元,完成防洪提升工程和消防设施城市安全设施项目9项,不断提升城市安全系数。对现有临时公厕进行排查检修,结合项目开发建设,新建美观卫生的公共厕所。

2.增量空间建设

骨架路网更加完善。完善城市“三环十二射”和连接“一地六县”区域主干路网,总投资81.6亿元。对外交通完成阳德路东延、响山路南延、青弋江大道九标段建设,九连山路改造、机场连接线等建设。片区通道完成文景路西延、文景路东延,乐义岗路、宛陵路东延、水阳江大道东延、圣俞路二期等建设。打通芜宣机场连接线,激活临港自贸片区。完成文景路西延,打造15分钟直达军天湖农场通道。实施阳德路东延项目,城区实现15分钟上318国道,加强与郎溪县的快速联通。

重点片区优化发展。增强水阳江城区段、彩金湖片区的市政道路、公建配套、公用事业、绿地水系等配套设施,谋划临港自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阳江城区段主要开展蓄水工程,滨江绿化景观建设,海棠片(敬亭圩片区)、高铁站片、江东片区(庆丰圩片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服配套设施建设,总投资117.87亿元。彩金湖片区主要建设彩金湖公园、党校、政务中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环境景观配套建设等,总投资79.04亿元。临港自贸区起步区主要包括两部分:宣城市综合保税区、空港产业园区。保税物流仓储、出口加工企业厂房、货物堆场、园区道路、围网、检验检疫设施和办公用房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环境景观配套建设、城市道路建设,总投资24.7亿元。
   “新基建”加快布局。“十四五”时期实现5G全市区覆盖;新能源充电桩建设集中式充换电站不少于10座,各类充电桩不少于12000个;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充电桩原则上不少于规划停车位的10%,新建公共建筑物停车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按不少于规划停车位20%的比例配建充电桩。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建小区提升,全面开展社区智慧化、信息化管理建设,实现90%以上居住小区智慧化改造。

建筑产业快速发展。坚持扶优扶强、扶精扶特”思路,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指导企业加大技术投入,积极引进人才,不断更新经营思想和理念,创建优质工程、品牌工程。培育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企业,充分发挥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优势,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打造宣城市建筑业总部经济产业园,力争实现建筑产业跨越式发展。

三、努力开创2021年住房城乡建设新局面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全局系统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2365”工作总体安排,结合调转促目标任务,着眼提质增效,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政策研判,以城乡建设理念方式创新为突破,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统筹协调新进展,努力实现“十四五”发展开门红。

围绕城市品质提升,以《城市双修规划》为指引,以城市建设年为抓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按照“提质、提速、提效”总体要求,重点工作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品质。2021年计划安排实施中心城市建设项目231个,计划完成投资约101.28亿元。一是强健城市路网体系。完善城市“三环十二射”和连接“一地六县”区域主干路网,中心城市规划区内通道重点推进青弋江大道九标、文景路西延、圣俞路二期、响山路南延等项目,完善城市主干道框架。对外交通打通芜宣机场连接线,启动临港自贸片区。完成宝城路项目,打造15分钟直达军天湖农场通道。实施阳德路东延项目,加强与郎溪县的快速联通。实现城内路网“无缝链接”,城外路网“四通八达”。二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城市水生态体系建设工程、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水阳江城区段生态蓄水工程海棠湾枢纽工程、水阳江西岸滨江生态绿廊工程等重点水系治理项目。三是补齐城市配套设施短板。推动市老年大学、市档案馆、市人民医院、合工大文理楼、生化楼等公共服务项目。四是开启重点项目谋划。启动彩金湖片区二期市政道路项目(铜山路、经四路、经七路)、彩金湖片区三期市政道路项目(经五路、经六路、纬四路、纬五路)、皖南医药卫生学校新校区二期、宣城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为2022-2023年项目顺利启动垫定基础。   

2.进一步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一是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建筑业扶持力度,把建筑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1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力争突破285亿元,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9家。二是强化工程质量安全。大力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高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落实工程质量主体责任,积极推进优质工程、建设工程施工标准化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住宅常见问题治理,确保我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形势平稳。三是加快改革发展步伐。落实省政府文件要求,积极报请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培育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企业,充分发挥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优势,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打造宣城市建筑业总部经济产业园,力争实现建筑产业跨越式发展。

3.进一步增进人民生活福祉。一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完成1110套棚户区改造;指导各地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农村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全市计划改造76个小区,建筑面积约177万平方米,涉及户数约20200户,计划投资额约4.96亿元,其中市区计划改造27个小区,涉及户数约12100户,建筑面积约99万平方米,年度概算总投资约3.73亿元。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调控机制,从供需两端齐发力落实“三稳”要求,从全流程监管发力提升住房品质,进一步优化我市住房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加大房地产领域突出矛盾处置力度,坚决落实“难办证”工作部署,最迟12月底前解决安置房办证难问题,2021年6月底前完成商品房难办证,提升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三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不断深化传统村落保护, 持续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做好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与乡村振兴工作的衔接。

4.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持续抓好理论学习。思想决定行动,要持续抓好党员队伍的思想武装工作,组织好中心组学习、党员理论学习和党课等工作,用好“学习强国”、“安徽干部在线教育”平台,结合“书香支部”创建、敬亭习史活动,坚持不懈抓理论学习和思想武装工作,不断提升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层次。二是关注人才培养工作。突出党务工作者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一方面积极安排人参加上级组织的党建业务比武、党务工作培训等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倒逼党务工作人员提高处理党务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每月结合工作安排,定期安排党务工作者以会代训,组织党务工作者集中交流探讨,既可促进相互提高,又能对新进人员进行帮带,迅速熟悉情况。第三个方面是注重用好党务工作者,除党务工作外,也可适当安排业务工作,让党务工作者不仅仅局限于党务工作,也可胜任其它业务工作,有更多的成长空间。三是着重强化一线支部战斗堡垒意识。基层党组织虽然不领导单位业务工作,但党支部一线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弱化,只能加强,要突出党管干部、党管党员这一点,加强支部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对支部反应的不完成支部赋予的任务、不服从支部安排的党员干部要加强教育和管理,树立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增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四是利用大项工作带动非公企业党建。进一步加强对行业领域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结合年度大项工作,把行业领域非公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发挥纳入工作安排,通过行业党委这   个平台把行业领域各非公企业与局机关党委捆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同时加强对行业领域内各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