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住建局> 新闻发布> 新闻发布会及其他发布实录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772R/202209-00005 组配分类: 新闻发布会及其他发布实录
发布机构: 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非凡的成就·宣城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9-01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772R/202209-00005
组配分类: 新闻发布会及其他发布实录
发布机构: 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非凡的成就·宣城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9-01
“非凡的成就·宣城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发布时间:2022-09-01 15:06 来源: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01日

发布会嘉宾: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韦威先生,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汪晓龙先生,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史浩先生

发布会地点:新闻发布厅(敬亭阁二楼)

主办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主持人: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中共宣城市委宣传部举行“非凡的成就·宣城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集中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推动宣城各项事业在新时代1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今天是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宣城市城乡建设发展专场,我们特别邀请到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韦威先生,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汪晓龙先生,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史浩先生,分别介绍宣城这十年中心城市建设、县域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等方面主要进展和成就,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有请韦局长作介绍。

     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韦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宣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宣城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凝心聚力、披荆斩棘、十年一剑,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城乡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擘画了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图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蝶变·城市空间格局突破

  十年来,我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G60科创走廊建设、“一地六县”长三角产业合作等战略机遇,以建设长三角中心现代化城市为总定位,以“一江两湖三片区”为重点,同步加快建设东部新城,实现了中心城区从沿江发展到跨江发展、再到拥江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基本构建起“依山、拥江、滨湖”的城市空间格局。截至2021年底,宣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70平方公里,较2012年增加21.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36.56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15.79万人。

 二 扩能·城市路网能级提档

  十年来,我市着力提升中心城区枢纽能级,扎实推进城市道路路网建设,现已初步建成“三环十二射”骨干路网体系。累计完成环城大道、向阳大道、宣水路、水阳江大道、滨湖路、陵阳路、宛陵路、创业路等106条市政道路建设。持续加快青弋江大道九标、阳德路东延等城市主干路建设,其中青弋江大道九标计划2024年完工通车,届时我市将成为省内继合肥后第二个拥有三环的地级市。截至2021年底,建成区内已建成道路总长度约584.87公里,较2012年增加267.38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35.16平方米,较2012年增加13.56平方米。

    三 安居·城乡统筹发展共享

  十年来,我市统筹推进城乡住房民生保障工作,从城市到农村,全面改善城乡群众住房条件。围绕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及配套完善,全市累计完成新开工棚改约 7.81万套、基本建成约8.18 万套,累计约让20万群众实现“出棚进楼”,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12年的31平方米提升至如今的40平方米。围绕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2万户,惠及农村人口近19万人,切实解决了农村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真正实现让贫困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宏伟目标。2021、2022年接续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1100户,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宜居·城乡人居环境提质

  十年来,我市以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出发点,对景观环境较差或设施不完善的小区进行改善提升,系统整治城乡人居环境。十年来,全市累计改造老旧小区414个,改造建筑面积约710.98万平方米,改造户数约7.38万户。其中,市本级改造老旧小区109个,改造面积约384.21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51万户。同时,我市以农村生活垃圾运行体系和设施载体建设为重点,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我市“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市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建成,村庄清扫保洁基本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五 惠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

  十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构建起惠民便民、功能多元、均等化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成就了宣城人民的“大学梦”,宣城中学新校区展示了徽风诗韵的美丽新校园,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楼有效提升了宣城公共医疗卫生水平。市体育馆、市规划馆、市图书馆、市妇幼保健院、皖南医药卫生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宣城学校等重点项目的建成,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配套。持续实施市人民医院改扩建二期工程、市老年大学、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市五小、东部新城实验学校等公建项目。目前,市人民医院改扩建二期主体工程已经顺利封顶,市老年大学教学楼和活动中心结构已完成,市国家综合档案馆主楼混凝土结构已经封顶,市五小已经开工建设,东部新城实验学校基本完成建筑封顶。

    六 宜游·绿色生态优势厚植

  十年来,我市先后建成宛陵湖公园、泥河公园、韩愈文化园、宣城植物园、中央生态绿地等城市公园,建成水阳江大道、鳌峰东路延伸段等几十条园林景观道路,山水园林城市格局基本形成。截至2021年底,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83平方米,较2012年增加了8.86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5.01%,在全省处于领先位次。累计投入20余亿元,对市区清溪河、解放河、宛溪河、梅溪河、道叉河、泥河连接河等6条城市内河进行综合整治,打造沿河城市特色滨水景观带。先后完成状元路、锦城路、叠嶂路等18条老城区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累计完成改造20公里,同步实施“白改黑”道路提升。持续实施水阳江生态蓄水工程,城市活水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城市水环境不断改善,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七 传承·历史文化根脉延续

  十年来,我市共申报五批次中国传统村落,中国传统村落保有量达到67个,位居全省第2位。2020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制定《宣城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该条例已于2021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绩溪县于2022年3月被国家列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为安徽省唯一入选的示范县。目前,我市市域范围内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省级名城1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省级名镇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6个、省级名村5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4处;已公布历史建筑329处。

    下一步展望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总定位,以满足人民宜业宜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持人:谢谢韦局长,下面有请汪主任作介绍。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汪晓龙:

  自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宣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引导各县(市)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发展条件,因地制宜,找准比较优势,培育特色经济,形成了“宁国特色” “广德速度”“郎溪现象”等成功经验,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亮点。

     一是县域发展专项工作硕果累累

  2021年,宁国市和广德市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广德市跻身中国未来投资热点百佳县市八强,被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首批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绿色电子电路产业基地、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等称号。郎溪县纺织新材料产业获批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宁国市荣获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和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先进县,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材料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居全省第一位。泾县建设完成国家级电动机质检中心,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绩溪县主动参与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跻身2021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旌德县投入运营全省首家“两山”银行,完成全省碳汇交易第一单。

    二是县域经济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主引擎

   2021年,6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达133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2.6%;一般公共预算收总量达121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6.5%;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省外资金795.7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08.7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7.2%。2021年,郎溪县和广德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全省59个县(市)中分别居第8位和第9位,旌德县和郎溪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省59个县(市)中分别居第1位和第9位;泾县和广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省59个县(市)中分别居第6位和第8位;宁国市财政收入增速居全省49个县(市)第14位,较2020年底位次前移了33位;绩溪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全省59个县(市)中居第20位,较2020年底前移了36位。在今年二季度全省重点工作占领会上,广德市和宁国市在全省59个县(市)中分别居第17位和第22位。

    三是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市各县(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县(市)为单位,以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为核心,强化创新驱动,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形成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成为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自2019年开展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创建以来,我市6个县(市)共获批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广德市2个,其他5个县(市)各1个。2022年上半年,郎溪县已申报第二个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目前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正在进行修改完善。据初步统计,2022年1-6月,已获批的7个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实现营业收入322.9亿元,实现税收10.38亿元,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企业分别达385家和157家,吸纳就业人员达5.98万人。

    四是县域特色小镇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市结合县域内乡镇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促进叠加效应,推进县域特色小镇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纳入省级特色小镇和省级微型产业集聚区创建名单小镇共11个(其中省级特色小镇10个,分别为泾县中国宣纸小镇、旌德县灵芝健康小镇、绩溪县雕刻时光小镇、宣州区水东甜蜜小镇、广德市汽车检测小镇、旌德县宣砚小镇、泾县云岭红旅小镇、广德市卢村民宿小镇、绩溪县徽州味·道小镇、泾县桃花潭文创小镇;省级微型产业集聚区1个,为广德市英烈山军旅微型产业聚集区)。通过发展特色小镇,县域内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特色小镇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新建项目190个,完成投资约93亿元,缴纳税收8.32亿元,累计吸纳就业3.57万人。通过发展特色小镇,县域基础设施功能建设日益完备,路网、水电气、商业网点、景观改造等公共设施日益完善。通过发展特色小镇,品牌创建取得较好成效。泾县宣纸小镇国纸客厅及国纸水街项目建筑设计荣获佛罗伦萨双年展最高奖—“达芬奇”奖,项目荣获首批“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推荐项目”,绩溪县雕刻时光小镇获得了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安徽特色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旌德县宣砚小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2021年被评为省级电商小镇等等。

    五是县域协同发展步伐加快

  近年来,我市以“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为抓手,以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为目标,着力推进区域联动发展,加速驶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各县(市)在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对标对表,竞相发展,相继确定了对标对表的标杆,努力实现协同发展、奋力赶超。广德市和郎溪县围绕苏皖合作区建设,加大与长兴、安吉、溧阳、宜兴一体化发展。郎溪县、广德市和宁国市围绕工业基础和优势,共同打造宣郎广宁智创走廊。宁国市、泾县和旌德县围绕打造“皖南川藏线”,共同推进沿线旅游开发。泾县、绩溪县和旌德县围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泾旌绩文旅走廊。

  其中:广德市持续推动皖浙两省共建长三角(湖州·宣城)产业合作区,加快规划衔接、产业合作、生态环保等“八个一体化”。郎溪县全力推动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郎溪片区)和苏皖合作示范区社渚-梅渚先导区产业示范园建设,加快推动定埠港临港产业园建设。宁国市推深做实宁国-安吉生态绿色一体化合作,加快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泾县全面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云岭红色5A景区创建。绩溪县深化新一轮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革,协同建设“大黄山”(皖南)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旌德县推进皖南交旅融合发展建设试点,持续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县域经济发展力度,积极申报广德、郎溪、宁国争取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加快推进“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支持郎溪经开区和广德经开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工作,支持宁国市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泾县推进“一区两园两基地”建设,支持绩溪推动全县非标异型链高质量发展,做大链条产业集群,支持旌德构建“一区四园”高质量发展格局,持续推动宣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持人:谢谢汪主任,下面有请史局长作介绍。

 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史浩: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现将全市脱贫攻坚期历史成就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作一通报。

   一、历史成就

  全市承担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区有5个,分别是宣州区、郎溪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均不是贫困县)。2014年,全市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109个、贫困人口8.94万人,涉及67个乡镇、582个村,贫困发生率3.2%。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凝心聚力、尽锐出战,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标,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脱贫攻坚宣城答卷。

    一是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紧盯109个贫困村、8.94万贫困人口,聚焦“一过线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举全市之力下足“绣花”功夫,善始善终、善作善成,109个村全部出列,累计脱贫人口达91234人,贫困发生率降低为零,圆满完成新时期脱贫攻坚任务目标。

  二是贫困对象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大力推进“四带一自”“三有一网”“三业一岗”等扶贫模式,构建“市场主体+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达2.8万户。全市累计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超10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474个。贫困村形成扶贫资产达5.98亿元,其中生产经营性资产2.87亿,公益性资产3.11亿。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3000元,提高至2020年的12072元;贫困村集体收入平均水平由2014年的不足5万元,提高至2020年的34万元,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全面提升。

  三是乡村面貌显著改善。贫困村村组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22处,300余所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793个村全部配有卫生室和村医,农村电网供电稳定可靠,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全面补齐农村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方面短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是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条块结合推进“十大工程”。严格识别退出标准和程序,强化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不断提高精准化程度。精准实施“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累计制定帮扶措施120余万条,其中贫困村帮扶措施27.6万条。持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引导群众改变生活陋习,展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基本情况

  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主责主业,全面落实防范返贫各项措施,协调推进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各项工作,全力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脱贫户34766户71987人,重点监测帮扶对象680户1673人,目前无一例返贫致贫。2021年109个脱贫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46.9万元,较2020年增长44.7%,其中48个村超过50万元,6个村超过100万元,村均收入和增长率均高于省平均水平(全省脱贫村平均收入44.42万元、增长率31.42%)。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3893元,较2020年增长11.9%。2021年度省对市、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评估结果,宣城市综合评价为“好”。

   三、今年以来衔接工作开展情况

  (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

  一是强化工作责任。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权责分明的责任体系。印发《中共宣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设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小组的通知》,确定34个成员单位,专项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乡村振兴局。制定《市直单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成效评价实施办法》,对86家市直单位开展评价,全面压实市县两级工作责任。印发《中共宣城市委办公室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乡村振兴市级领导联系乡镇和市直单位定点帮扶村(社区)的通知》,继续深入开展开展走访帮扶。二是强化督导调度。2月初,组织调研组到县市区就项目工程款、农民工工资支付、“防贫保”、“两强一增”等工作及 2022 年工作谋划情况开展调研督导。3月中旬,领导班子带队赴县市区开展调研指导。3月下旬,联合纪检、财政部门,下发《宣城市2022年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监督检查方案》,4月、7月开展全面强化衔接资金项目监管。6月14日,召开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会,总结经验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方向。7月开始,全市“两强一增”行动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调度会同步召开。三是强化政策衔接。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为主线,结合宣城实际,协调市直“两不愁三保障”及“十大工程”相关单位,出台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系列政策文件,截至目前,全市已出台市级政策文件50个。

    (二)全力防范返贫致贫

  一是完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优化基层网格设置,着力解决网格员年纪偏大、人员结构单一等问题。截至目前,共调整减少基层网格8387个,调整网格员4676名,现全市基层网格13576个,网格员13384名。加大对“安徽省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小程序的宣传推广,拓展农户自主申报方式。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监测对象518户1347人,上报风险回退70户107人,清退26户77人。全市共制定“一户一方案”针对性帮扶措施20余万条。二是巩固“三保障一安全”。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防范、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各项工作。教育保障:开展春季学生返校情况排查,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际到校201656人,其中原建档立卡学生3974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因疫因灾因贫失学辍学。医疗保障:制作《宣城市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政策应知应会》等宣传资料,开展“医保政策宣讲进基层”活动26次,覆盖41782人次。对3781户监测对象参保资助62.26万元。住房保障:开展3轮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存量的摸底排查,确定452户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任务,优先落实监测帮扶对象等重点人群住房安全保障,目前已竣工325户。饮水安全:开展县级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月度巡检及规模水厂水质日检,水质检测合格率均为100%。 三是加强低收入人口兜底保障。通过入户走访、自主申报、基层上报、数据比对等方式,加大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帮扶力度。目前全市农村低保对象60617人,临时救助1956人次,支出资金318.59万元。对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新纳入低保3735人,实施临时救助322人,开展专项救助551人,社会力量帮扶23人。

    (三)突出重点、确保增收。

   一是支持产业发展。截至7月底,全市新批复项目354个,涉及资金3.91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161个,涉及资金2.5亿元,占比64.85%。二是推动就近就业。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送岗位进村”等活动,引导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就业21393名,在脱贫群众就业人数中占比68.9%,开发乡村公益岗位4431个。三是强化金融支持。加大小额信贷支持产业力度,贷款余额1.54亿元,有力支持3925户脱贫群众的产业发展。在全市推行“防贫保”,脱贫户、监测对象参保人数74149人,参保率96.8%。四是开展消费帮扶。组织开展“春茶采买消费助农”活动,帮助产茶村特别是脱贫村、脱贫户及低收入茶农化解疫情影响。

    (四)示范引领、探索创新。

  一是助力示范片区建设,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投入示范片区衔接资金1.64亿元,共计123个项目,“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示范推动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的宣城样板。二是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创建一批艺术乡村。积极支持“艺术乡村”建设,每年重点培育一个艺术乡村,打造“皖南星7天”艺术乡村品牌,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批复7个艺术乡村重点村项目10个,总投资1422万元,7个艺术乡村培育村项目6个,总投资919万元。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奋力推动我市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持人:谢谢史局长,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宣城日报记者:

  今年市区老旧小区改造哪些小区,改造哪些内容?

 韦威:根据省、市下达目标任务,今年我市中心城区共改造长塘小区等28个住宅小区,共0.51万户,56.17万平方米。市中心城市大建设指挥部已印发《宣城市中心城区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目前“两区”正在全力推进,计划11月份完工。

  一是实施小区改造。长塘小区等19个老旧小区,改造内容主要有雨污分流、微型消防站(消防救援器材点)建设、外墙修缮、小区监控及照明、道路修缮、绿化工程、管线工程(含“多网合一”下地)、增设停车位、无障碍设施、托育设施、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等。改造过程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对老旧小区范围内雨污分流等基础设施应改尽改,一次性改造到位。将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等老旧管线等作为优先改造内容。

  二是实施片区改造。集贤路宣宝巷片区、龙首路片区2个片区(共9个老旧小区)。挖掘、整合片区内土地、房屋等资源,进行集中连片改造,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对房屋、环境、配套设施等进行改造、完善和提升,补齐居住社区建设短板,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

  三是实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改造。采取“政府引导、业主主导、实施奖补”模式开展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采用业主申报制,经宣州区、经开区物业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住建局组织并联审批后组织实施,对完成加装的前50部电梯,市财政对每部电梯补助20万元。

 宣城新闻网记者:

  请介绍一下,目前我市已获批的7个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分布在哪些领域?

   汪晓龙:

  自2019年以来,我市先后申报了并获批7个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分别是:广德市电子电路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广德市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宁国市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材料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郎溪县纺织材料产业集群(基地)、泾县电机泵阀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绩溪县高端产业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旌德县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群(基地),2022年申报郎溪县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正在对申报材料进行修改完善。

    市广电台:

  今年我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方面有哪些做法?

    史浩:今年以来,我市稳步推进衔接资金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优化资金使用。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优先保障巩固脱贫成果需要,解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突岀问题。着力推动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强化产业与包括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在内的农户利益联结,确保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达到55%以上。二是强化项目督导。建立月调度,季督查机制,印发了《宣城市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监督检查方案》,并联合市财政局和相关纪检监察组于4月、7月开展了全覆盖实地督导,重点针对2022年度衔接资金分配使用、项目安排实施、效益发挥等方面,督促指导各县(市、区)不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高资金支出效率,确保项目稳定发挥效益。三是谋划项目库建设。严格执行“村申报、乡审核、部门审查、县级审定”申报程序,强化部门实施论证和审核把关,充分征求群众和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的意见,提前部署动员各县市区谋划2023年项目库,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谋准谋实项目储备,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主持人: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