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住建局> 建议提案办理>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772R/202409-00080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31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9-23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772R/202409-00080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31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9-23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3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9-23 14:53 来源: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徐华琴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住建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传统村落活化利用,赋能乡村振兴》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传统村落保护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宣城市共有中国传统村落85个,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国第22位,省级传统村落117个,位居全省第二位,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3个,系全国唯一拥有三个示范县的地级市,示范县共计获得1.6亿中央资金支持。我市“民居变民宿”等3种活化利用模式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首批“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式”示范案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绩溪县上庄镇、瀛洲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名单。
    二、提案落实情况
    (一)坚持规划引领,绘好保护利用“新蓝图”
    开展《宣城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规划、传统村落保护方案(规划)等系列规划编制工作。对全市传统村落进行系统评估,划定保护红线、确立发展定位、规划功能片区和发展路径。目前专项规划已对接3轮专题汇报,完成中期成果稿编制,绩溪、泾县分别完成示范县规划编制并批复实施,旌德已启动示范县规划编制项目招标,100余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方案)将在2024年底全部完成编制。
    (二)拓宽融资渠道,建好资金投入“蓄水池
    落实财政保障。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经费纳入2024年中心城市建设计划,列支30万元,重点开展全市域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利用工作评估,建立一张图数据库;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指导宣州区水东镇、孙埠老街、绩溪县磡头村、冯村成功申报2024年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项目,宁国市胡乐、港口,绩溪县仁里,旌德县三溪4个传统村落成功申报2024年安徽省传统村落示范项目,旌德县成功申报2024年安徽省传统建筑修缮示范县和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共争取省级及以上保护利用项目资金6952万元,支持传统村落风貌提升和建筑修缮;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统筹精品示范村和中心村建设,精品示范村和省级中心村申报建设向传统村落倾斜,并将传统村落及传统建筑保护纳入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和省级中心村建设指标,全市85个中国传统村落已建设76个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9个传统村落纳入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落实和美乡村上级补助资金1.6亿元;加大金融支持。创新“村落徽州”等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全面推动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利用。全市正在对接“村落徽州”项目4个,融资需求20亿元。已获批项目2个,获批金额5.5亿元,投放金额3.11亿元,重点支持绩溪仁里、尚村、松木岭、鱼龙山、棋盘村五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开展绿化景观、乡村基础设施、休闲旅游资源开发项目、文化研学中心等相关内容建设。
    (三)强化人才培养,注入传统村落“新活力”
    开展技术培训。2024年以来先后2次开展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宣贯培训,邀请部门领导、设计研究院专家就传统村落保护风貌保护、传统建筑修缮利用等工作开展培训,全市传统村落工作人员共200余人参训,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组建保护专家库。3月21日,印发《关于推荐宣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库人选的通知》,面向各县市区、相关市直单位、有关院校、设计院(所),已征集10名长期从事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方面研究的专家,逐步组建宣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在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绩溪县政府与安徽建筑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培育乡土能人。积极支持村中能人经营民宿、农家乐、民俗文创作坊,培育“非遗传承人”335人、农村建筑工匠1000余人,评选乡土技能“新秀”“名人”“能手”199名;充分发挥村民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主动性,探索村民自治的管理模式,如成立厚岸村古民居文保协会、查济村文保协会、古建筑保护协会等以村民为主体的基层自治组织,负责日常文物保护巡查,古祠堂保护管理等。
    (四)聚力产业振兴,打造传统村落“新引擎”
    谋划一批传统村落精品示范村项目。依托传统村落独特的资源禀赋,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精品村,2023年以来谋划传统村落精品示范村生态农业、大地景观、田园综合体等136个项目落地,覆盖9个传统村落,共计9.3亿元;建设一批连点成线的文化旅游线路。依托古道、古建筑,完善周边配套服务设施,打造“皖南川藏线”等10条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建成瀛洲“徽商故里”、伏岭“徽州味道”等一批特色小镇,培育光明生态园、胡开文徽墨文化园等一批青少年研学游基地,打造“红色景点线路”“不得不游宣城”“跟着李白游宣城”“跟着赛事游宣城”“深度放肆呼吸慢享长三角康养二日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串联龙川,查济,桃花潭等核心传统村落景区;打造一批扩片成带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目前我市已实现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覆盖,其中绩溪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宁国千秋畲族村等 13 个村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水墨汀溪等 29 个园区 (景区)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
    (五)完善管理机制,推动工作“提质效”
5月24日,以市政府办名义正式印发《宣城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实施意见》(宣政办秘〔2024〕22号),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实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工程、传统村落风貌提升工程、传统建筑修缮活化工程等六大工程,推进彰显山水徽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同时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绩溪、泾县、旌德分别成立以县委或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形成上下联动、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1月31日,与市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助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监督活动的通知》,重点对历史文化和传统村落文化资源造成破坏行为进行监督。明确责任部门、细化监督内容、规范办案流程,充分发挥公益诉讼监督、支持和协同作用,形成“司法+行政”合力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新格局,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传承。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做好规划统筹。在宣城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和绩溪、泾县、旌德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基础上,加快单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构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规划体系。
    二是注重示范引领。做好绩溪县、泾县、旌德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项目,实现县域传统村落资源规模化、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发展,提炼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典型案例,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三是加强产业发展。做强产业载体,大力培育徽派古建产业集团、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企业和省级木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村落文化主题活动、宣传展示活动,大力宣传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利用成效,引导公众关注和参与,充分展示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宣城传统村落知名度、美誉度。
    五是积极筹措资金。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继续向上争取各项奖补资金,整合乡村振兴资金向传统村落倾斜,加大金融供给,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最后,再次感谢并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住建工作,欢迎多提宝贵意见,继续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办复类别:A类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联 系 人:鲁梦    联系电话:15555229766


                           2024年8月23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